胡家庙的装修公司排名多少两会声音住省人大
2025年05月06日 静态资讯
省人大代表、省侨联副主席马忠科发现,近年来因私拆承重墙导致整栋楼变成危楼的事件屡有发生,他建议,相关部门应加强规范管理,坚决遏止此类事件的发生。
马忠科说,《民法典》《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纠纷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相关条款均明确规定:业主行使权利不得危及建筑物的安全,不得损害其他业主的合法权益。建筑的承重墙属于共有部分,私拆承重墙违法。但近年来,因私拆承重墙导致整栋楼变成危楼的事件却屡有发生。
马忠科介绍,2023年4月,哈尔滨市一栋31层居民楼3楼的租户将承重墙砸掉,导致4楼至21楼出现墙壁开裂,全楼200余户居民被紧急疏散,预估经济损失高达1.6亿元。他认为该小区的物业服务企业违反管理义务,对违法改造行为不制止、不报告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也说明,现行相关法规对物业服务企业违法行为的行政责任规定不够完善,行政处罚较轻,违法成本较低,导致监管环节薄弱甚至缺失。“去年发生的数起类似案例,引发广大居民群众对自身小区住宅楼公共安全深深的担忧。”
为保障西安众多居民小区住宅楼的公共安全,使居民群众能够安心居住,马忠科建议,西安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西安市公安局采取有力措施,创新工作方法,坚决遏止装修时私拆承重墙这一违法行为。他提出4点具体建议:
一、建议住建部门在提供房屋销售合同范本时,要求开发商在房产销售合同中明示每套房屋的承重结构,援引相关法条,列明“损害承重结构”的民事、行政与刑事责任。
二、建议住建部门针对小区业主装修房屋制定统一备案流程,要求各物业服务企业在受理备案时严格履行前述告知义务,明示“损害承重结构”的相关责任,并在住宅物业装修服务协议中写入监督权利。
三、建议住建部门针对物业服务企业违反管理义务不制止和报告违法装修行为的,应根据违法装修行为对建筑安全影响的程度,制定出台相应的行政处罚责任,加大处罚力度,形成强有力的震慑。
四、建议公安部门针对私拆承重墙违法行为建立快速举报受理渠道,调动社会监督力量,便于其他业主和利益相关方发现异常情况时能及时举报并得到有效处理。 华商报记者 肖琳
省人大代表韩永安:
鼓励一线头部物业企业参与回迁小区治理
2024年陕西省两会期间,省人大代表、中华全国律协副会长、永嘉信律师事务所党委书记、主任韩永安建议促进城改回迁小区物业管理规范化,强化政府引导,鼓励一线头部物业企业参与回迁小区治理。
韩永安认为,“城中村改造”为城中村居民带来了生活环境的改善,村转社区后农村居民身份也发生了转变。但是,城改是伴随房地产发展而发展,在后房地产时代下,城中村改造小区的物业管理方面出现部分突出问题。韩永安介绍,首先是物业费缴纳难和物业服务质量降低。多年来,城中村居民习惯于自建房出租,不涉及缴纳物业费问题,但城改回迁小区后,居民无法接受、理解缴纳物业费,而不缴纳或不按时物业费也导致物业企业持续降低服务,形成恶性循环。
其次,城改回迁小区居民对公共部位的认知存在不足,大多数认为公共的和自己家没关系,对电梯、水电气暖设施、车位车场等肆意滥用、违规使用情况严重。
韩永安说,很多城改回迁小区由于规划设计年代久远等原因,很多未配备或足额配备机动车、电动车停放场地和设施,导致城改回迁小区车辆乱停乱放,肆意充电等情况严重。一些城改回迁小区前期设计与商品房部分相连,城改居民与商品房居民对共用部位使用、物业区域划分等问题矛盾突出。此外,城改回迁小区还存在回迁小区人员混杂、多业态同时使用、住宅违规商用情况突出、群租现象比较普遍、违规拆改建等问题,安全隐患极大。
韩永安建议,由省城乡建设厅牵头,做好以下工作:
在城中村改造前期,做好城中村小区的物业管理区域划分,物业用房配置,公开招投标的形式做好前期物业选聘,严格做好城中村小区承接查验工作,城改管理部门根据有关规定,做好监管、备案等工作,将城改小区物业服务管理纳入统一监管体系,同市场化物业服务企业按照同一模式、统一标准进行监管。
针对城中村改造过程中物业管理问题,由职能部门通过招投标等形式建立城中村改造小区优秀物业企业资源库,将有意愿、有实力的品牌一线头部物业企业、国有物业等纳入资源库,引导并指导城中村小区物业选聘活动中,优先从资源库选聘优秀企业,坚决杜绝城中村自行管理或幕后管理。
引导以街办为单位,从优秀物业资源企业库中或与其他大型品牌企业,成立由大型品牌物业、村集体企业等共同入股的合资物业企业或委托品牌顾问,充分考虑村集体经济利益,兼顾物业企业品牌、品质管理,真正选聘、引进能对建筑物及配套设施设备安全负责、具备提供质价相符能力、能合理引导居民缴费的物业企业进行管理。
各物业职能监管部门,建立区级统一城改回迁小区行政监管部门和队伍,将城改小区党员、基层干部、网格员等积极吸纳进来,采用易地监管、常态化抽查等模式,加大对城中村小区人员安全、建筑物安全、电梯和水电气暖安全监管,上级部门对行政执法进城改小区进行重点考核。
理顺回迁小区村民管理队伍的思想意识,实施城改小区管理人培训、培养计划,针对城改小区,以村为单位,由属地街办牵头,由企业股东负责,每年培养具有村民身份的物业专业管理人员若干名,壮大充实懂城改小区、懂城改居民、懂物业管理的新城改物业人队伍。
此外,还要加大对城改居民的宣传引导,加大对城改小区房屋使用出租的支持力度。每年遴选评比城改小区物业管理样板,引入媒体讲好城改回迁故事,奖励鼓励城改正能量居民、小区物业管理人,支持各主体依法维护合法权益。
逐步推动具备条件的城改回迁小区成立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将城中村小区的物业企业解聘、选聘、物业服务质量评价、公共收益等重大事项,逐步过渡到业主自治决策中去。 华商报记者 肖琳
医
省政协委员吕鹏程:
建议优化就医流程
让检查候诊不再繁复
一次就医需要哪些步骤?排队、挂号、候诊、问诊,拿到项目单后等待叫号检查,有了结果又得再次进入首诊队伍,继续等候医生复诊……“这样的方式虽然让诊疗更稳妥,但排队次数多、时间长,也给医生带来较大的工作量。”针对这个问题,今年省两会上,省政协委员、西安领军培训学校有限公司总经理吕鹏程提出了关于优化医院就医流程建议的提案。
吕鹏程说,季节更替时呼吸道疾病高发,特别是青少年、儿童患者大幅增加,就诊患儿聚集增多,增加了交叉感染风险,孩子生病家长焦虑,长时间等待容易出现医患矛盾。“呼吸道感染类疾病是常见病,大多家长基本清楚需要做哪些化验。大多都是通过咽拭子做甲、乙流,腺病毒等几类病毒感染测试,或通过验血做血常规检查、C反应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和支原体感染测试。”吕鹏程说,针对这些常见病,可以有条件地采取效率更高的就医流程。
吕鹏程建议,在微信小程序预约挂号时,可以同时预约检查项目,患者就医时先直接做检查,拿到结果后再找医生诊疗,让等待检查结果和排队等医生同步进行。也可在医院挂号处或导医台设置开具检查单的权限,未进行线上预约的患者可以直接挂号、开检查单,排队检查拿到结果后找医生诊疗。
除了优化院内诊疗流程,吕鹏程还提出,可在微信小程序上提供实时查询功能,让患者明确各项检查大约时长,便于行程安排。在医院网站、微信小程序、导医台给出详细就医流程指导,让常见病患者清晰了解自己需要做的检查,避免遗漏,并提前预留好时间。 华商报记者 白仲夏
行
省政协委员张阳秋:
建议陕西加快出省通道建设
改善高速公路服务品质
作为三届省政协的“老委员”,今年陕西两会,希格玛律师事务所主任张阳秋继续聚焦全省经济社会建设与高质量发展,带来了一份有关陕西加快出省通道建设的提案。
张阳秋说,目前困扰陕西经济发展的问题主要有三个:第一,陕西省以煤炭、石油等能源产业为主导,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和清洁能源的推广,传统的能源产业面临转型升级的巨大压力。第二,营商环境仍需改善,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省委省政府对此非常重视,颁布了一系列文件与优化营商环境的条例,但职能部门从观念上、行动上真正发生改变需要时间。第三,受地理位置影响,陕西在交通物流方面较沿海省份劣势明显。
张阳秋表示,陕西作为连接东西、纵跨南北的枢纽省份,以及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要在构建双循环格局中充分发挥得天独厚的交通优势,建设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畅通对外运输大通道尤为重要。近年来,立足“一带一路”,陕西省提出了“内引外联、东进西拓、南下北上”的对外开放思路。目前,陕西省际出口数量已通车的有26个,东进方向,有连霍、青兰、京昆、沪陕、十天等高速通道,路网带动功能明显,服务水平较高;西拓方向以连霍高速通道为主,青银、青兰、福银、眉凤、十天高速为辅,除略康高速推进相对滞后外,其余均服务水平较优;南下方向,福银、银百、包茂、银昆、京昆高速通道已建成通车,洋镇段也已启动前期工作;北上方向,以包茂高速通道为主,银百、福银、银昆为辅,路网密度相对较低。
张阳秋建议,在榆林、延安、宝鸡等地市,加快出省通道建设,畅通与山西、甘肃、内蒙古、四川等周边省份高速通道,提升路网开放度,改善高速公路服务品质,做好高速公路的效能提升。
同时,结合自身条件,做好项目谋划,利用现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多角度发力,推动项目落地,使交通网络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加快形成面向“一带一路”、辐射全国、引领西部的高品质交通网络。 华商报记者 白仲夏
省政协委员刘勇:
建议优化公共交通资源配置
提升西安老城区出行效率
“履职政协委员多年来,我最关注的还是民生问题。”陕西省政协委员、西安建苑(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总裁刘勇如是说。他说自己今年带来了多个提案,涉及民生问题。
刘勇向华商报记者介绍了他关注的老城区出行问题。他说,《2022年西安城市交通发展年度报告》显示,西安市老城区的交通状况中出行核心区高峰拥堵指数约为4.92,高峰时段路网整体运行维持在轻度拥堵状态,最拥堵的区域包括小寨、胡家庙、金花路等。常规公交出行比例持续下降,而机动车、轨道交通、非机动车的出行比例在增长。中心城区居民的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为55.6%,公共交通出行比例为33.6%,绿色交通出行比例为73.2%。通过优化西安市老城区公共交通布局,对构建陕西省良性城市交通发展格局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目前西安市老城区公共交通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道路宽度过窄、公共交通缺少实时信息化调度、停车位数量不足等方面。当前西安老城区交通管理机制不健全,各区交通设施由不同部门规划管理,没有形成统一完整的管理模式,未能达到深度融合的效果,不可避免地造成资源浪费,导致出行效率提升效果不佳。”刘勇说。
刘勇建议,依托西安市老城区原有公共交通资源,并根据老城区发展规划和交通需求对西安市老城区公共交通资源进行合理配置。通过增加老城区道路宽度、地铁站附近增设停车位、建立城市交通指挥中心等措施,促进老城区公交与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衔接融合,优化老城区公共交通资源配置,鼓励市民绿色出行。
优化完善西安老城区交通管理系统,改善现有的交通管理模式和管理方式,全面提升交通管理效率,提升各管理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能力;深入挖掘信息深度,确保信息传输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安全性;积极探索创新管理模式,提升管理效能。同时,应在现有公共交通的基础上,用创新的工作方法推动交通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对西安市老城区交通信息的采集、分析与运用,通过大数据监测平台获取城市道路通行状况、各类交通事件等实时动态,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与评估,做到精确预测交通拥堵的位置和持续时间,加强道路疏导管控,防止发生交通拥堵,提高群众出行效率。 华商报记者 毛蜜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