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态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大瘤足蕨

车和家办公室装修正说知见汽车行业大变革七

2025年05月06日 静态资讯

"正说知见"——只聊汽车,简单、有料、原创。

这篇文章你将收获:

1、 新兴车企——车和家的现况和未来。

2、 李想的非共识创新思维。

核心团队:

1) 车和家是李想的第三次创业。之前他曾先后创立泡泡网、汽车之家。汽车之家是全球访问量最大的汽车网站,2013年在美国纽约证劵交易所成功上市。 [1]

2) 车和家联合创始人、总裁沈亚楠曾任联想集团副总裁兼摩托罗拉(中国)董事长,具有丰富的全球供应链管理和海外市场开发经验,负责车和家的生产制造、全球供应链和海外市场等业务。 [7]

3) 车和家联合创始人、总工程师马东辉拥有20年的汽车研发经验,曾在简式设计、阿尔特、三一重工任职,负责车和家产品的"三电"、设计、工程、试制、试验等研发工作。 [7]

4) 车和家联合创始人、CFO李铁为汽车之家原财务副总裁。此外,他曾就职于普华永道、泡泡网。

车和家布局:

1) 北京:公司总部+研发中心,研发三电系统、自动驾驶等。

2) 常州整车工厂:2016年建厂,工厂设计产能30万辆,总占地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所有项目对标沃尔沃,并且有 30% 以上的指标比沃尔沃还高。

3) 常州动力电池组工厂:每天可处理20万颗18650电芯,每年生产30万个电池包。它将实现生产自动化与管理流程数字化,并引入柔性制造。

4) 重庆工厂:斥资6.5亿元收购了重庆力帆汽车有限公司。投资110亿,占地1800亩,2021年建成,初期产能20万台。

合作伙伴:

1) 车和家与华晨汽车集团:2017年9月1日,双方将在智能电动车的研发、供应链、制造等各方面展开深度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

2) 滴滴出行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在打造共享出行场景专属的智能电动车产品、智能化车队的运营及服务、自动驾驶的规模化应用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共同探索未来出行。

车型规划:

1) 10年2款车:每款车仅有一个价格!面向消费者有两款车型,一款是理想智造one,一款是五座轿车,都是为了家庭购买定义的,纯电和增程两种技术同时开发。

2) 滴滴合作网约车:先是L2.5,然后慢慢成长为 L4,最终实现 L5 的自动驾驶出租车。滴滴合作车型将重新设计结构,比如取消传统后备箱,将行李放在副驾驶,与伦敦东京出租车类似。

商业模式:

1) 车和家将采用直营模式进行销售,通过 App 即可完成购车、交付、维修、保养等所有环节的操作,目前正在建设服务渠道,零售中心面积控制在 200 到 300 平米左右,首批交付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杭州、南京、苏州、武汉、郑州、西安、重庆、天津,共 13 个。

2) 坚持汽车设计研发、汽车生产制造、汽车零售服务、汽车智能服务,但绝不会涉足公共充电运营市场。

非共识思维:

1、 关于销售服务:现有的4S店一般都会设置售前、售后、财务、客服、信贷 部、保 险部等几个部门,如果你去4S店买车或者修车,一系列流程下来经常是要和店里的4、5个人打交道,这是一种很糟糕的体验。未来包括线上/线下的问题咨询、销售订单的处理等等从选车、买车、办保险等一系列流程,你都可以交付给他们任意一个Genius。一名店员负责帮助用户完成所有购车事项, 之后,用户不用到店里来提车,大部分情况下,车和家会将新车送货上门。曾经只在车间里负责维修的师傅也会到台前来接待你,为你解答专业问题,帮你完成交易过程等等。

2、 关于账户体系:车和家会打造自己的账户系统。在互联网时代到来前,一个服务顾问与用户之间的对接是需要花费很大时间和精力的,账户系统的搭建则能很有效地帮助用户向服务顾问反馈自己的需求,让用户感觉到所有服务都是垂手可得的。账户体系的建立会给未来车和家的自动驾驶技术提供更多的可能。有了账户体系为基础,车辆自动驾驶过程中所收集各种各样的信息和数据,在保存和处理分析之后,才有可能不断地优化自动驾驶的控制算法,提高自动驾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3、 关于工作效率:在车和家研发中心的办公室里,工位与工位之间没有隔断,更像是一家人与人沟通直接的IT公司(比如汽车之 家)。无论是底盘开发、动力开发、电子电器、仿真分析、工艺质量管理等部门都坐在一个大厅里,大家的沟通毫无障碍,不会像传统汽车厂商那样各部门独立起 来,传统厂商各部门常常是把自己的任务完成之后就甩给下一个环节,以致于最后出问题时,造车流程竟成为了各部门免责的依据。

4、 关于产品效率:车和家的这两款产品各自只会有一种配置,几种外观颜色供消费者选择,让用户选择起来更加的容易、省心。李想讲到:"现在汽车厂商会推出许多车系, 每个车系还设有多种配置车型,这些车型有好卖的,也有不好卖的,对经销商来讲会出现库存压力,更重要的是当消费者去买车的时候经常能没有自己喜欢的颜色、配置车型,这样消费者很痛苦。"另外,相比于传统车企,因为车变得简单、变得少了,产品的研发、制造,以及在整个物流、对消费者交付、售后环节的效率 都要高得多。而且每个车型只有一个配置,所以,每个展厅的占地面积就能够控制的很好,现在一个4S店的占 地面积在4000平方米左右,如果能控制在150平方米左右,这样,每个店的运营成本就很低,进而可以有针对在更多的区域建立体验店以此扩大跟消费者的接触面。统一的产品配置并不是指所有的车型一模一样,根据定位的不同,车和家的车型将会有纯电动和增程式混动之分、四驱和两驱之分和5座版和7座版之 分。 在这些基本的版本区别外,例如安全装备、多媒体系统、灯光系统等各项配置都不会像传统厂商那样进行一级级的划分,而是全部保持一致。

5、 关于充电桩运营:从商业模式上来说公共充电桩的运营就是不可持续的,"任何一个充电桩都要依赖一个停车位,但城市中的停车位资源极为紧缺。地上停车场和写字楼 的地 库都趋于饱和状态。不仅如此,电费是透明的,商用电一块钱一度,所以就造成你1小时充电产生的费用还不如1小时停车费(四环内地库停车费每小时6元,地上 每小时8元起,三环内则是10元起步)贵,这样就造成了所有的充电桩的运营企业赔的一塌糊涂,他的收入连运营投入的20%都不到。怎么样能赚到钱?提高公 共充电的费用?要是比加油还要贵,这样的情况下,消费者肯定不干。

6、 关于换电方案:暂时不考虑换电的方案,从大环境上来说有两点原因,一、电池不够用,因为如果推行换电模式,公司要为整个换电服务网络至少准备出多一倍的电池 数 量,这样才能充分满足售出车辆的换电需求。二、一段时间过后,电池之间的差异性可能会影响用户的体验乃至使用安全性。综合以上两点,换电暂时是一条走不通 的路,这也是国外实行的电池租赁模式在运营中所遇到的问题。

7、 关于自建工厂:如果要保证质量品质,找厂商代工或者是买一个具有生产能力的工厂进行生产不是一次性投入,而后续生产线改造产生的费用其实与建造一个工厂的投入差不多。无论是特斯拉之前从丰田手里买过来的工厂,还是蔚来汽车与江淮的合作皆是如此。汽车生产是一个庞大的工程体系,直接决定了最终的产品质量以及用户对品牌的印象,小批量生产和完成生产爬坡后的量产是完全不同的两个状态,质量管控 的难 度更是不在一个次元里。车的质量把控环节要从研发、生产的时候介入。如果采用代工的方式,当出现生产问题时,代工的关系只会让双方先认定责任划分,而不是 第一时间解决问题,错过最佳时机的代价要远大于立刻将问题解决,但这还不是最糟的,置公司于深渊也不是没有前车之鉴。

8、 关于自动驾驶:认为L3的自动驾驶是反人类的,车和家的自动驾驶路线是L2.5+L4同步推进。

潜在威胁:

增程式技术的发展并不成熟,主要在于没有高效率的增程器,所以在技术相对不完善的情况下,增程式电动车的优势很难体现从补贴角度来看,按照国家划分,增程式电动汽车属于纯电动汽车投资项目范围,但在补贴标准上和插电式混动处于同一范畴,且补贴水平低于纯电动汽车。值得一提的是,在北京这样的城市,政策规定当地的新能源指标仅能购买纯电动汽车。这意味着在价格方面,理想智造ONE将不具备优势。

增程式电动汽车的后期维护相比于纯电动而言难度更高,因为车辆拥有一个发动机需要后期维护,而本身自带的电池也有使用寿命。

李想的每次创业均很成功,这一次你看好么?欢迎交流你的想法,喜欢就点赞。

有兴趣的话欢迎关注今日头条 "正说知见"。

下一代杂志社

漫动作杂志社

科学与信息化

科普周报官网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