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态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黄贵家装修完工多彩金平金平县搬出来的新生

2025年05月06日 静态资讯

视频加载中...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是全省27个深度贫困县之一,是一个集“边疆、山区、多民族、贫困”于一体的深度贫困县。近年来,金平县大力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推动搬迁群众“挪穷窝”、“换思想”,实现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的脱贫发展目标。

干净的水泥路宽阔笔直,崭新的楼房错落有致,坐落于藤条江边的金平县老勐镇老勐街道易地扶贫安置点,让村民们搬出深山,住进新家,过上了新生活。

杨正学,是金平县老勐镇苦竹林村委会松林坡一组的村民,他现在每天最大的乐趣就是,看着两个乖巧的孙女在宽敞明亮的客厅里做作业,用他的话来说,这就是天伦之乐。

金平县老勐镇苦竹林村委会松林坡一组 村民 杨正学:(以前)我们家里土墙瓦顶,生活条件、卫生方面很差,来到这里以后呢党和政府关心我们,这里是钢筋房,卫生也好,小孩读书条件也好,

杨正学的儿女外出打工了,一直以来,两个孙女都和杨正学生活在一起,每天,孙女们上学、回家,都由他步行接送。孙女上学的方便,是杨正学最直观的感受。

金平县老勐镇苦竹林村委会松林坡一组 村民 杨正学:原来在上面走路要一个多小时,送要一个小时回来还要一小时,现在来这里呢去10分钟回来10分钟,条件相当好,医疗卫生方面条件好,儿女外出打工赚钱也比较放心,安心赚钱,我老人家煮个饭,带孙女就没什么问题

金平县老勐镇苦竹林村委会 主任 陆俊:我们苦竹林的建档立卡户中有51户搬到了老勐街道组,现在人畜混居的生活方式已经改变了,他们每户都有卫生间,他们的住宿、还有就医的很多困难得到了解决。

金平县老勐镇新村村委会长幸村村民 余金华:像这个就是以前我家的老房子,以前我们村每家每户基本上就是这种,土房、石棉瓦房。

另一个老勐镇易地搬迁点——长幸村的村民余金华,翻看着手机里仅存的几张老房子的图片,回忆起以前一家7口人居住在70平方的石棉瓦房里的日子,同样感慨万千。

金平县老勐镇新村村委会长幸村村民 余金华:搬过来这边可以说是各方面得到改善,住房啊、卫生啊、交通啊,很多的。像那种路灯,现在我们村里基本每家每户都建了起来,卫生方面也比较好。

以前交通不方便,像香蕉运输这一块都比较困难,像以前那种土路,拿摩托车拉下去已经有很大的受损,现在水泥路打通了还是比较完美的。

据了解,老勐镇老勐街道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总投资1900万元,新建安居房82户(其中集中安置建档立卡贫困户72户)。政府补助资金对安置房简单装修,完成墙体涂刷、水电入户、窗门安装外,对厨卫灯简单生活设备进行配置,实现搬迁贫困户“拎包入住”。并实施安置房同步配套商铺,安置点集住宅、商铺、文化休闲为一体。同时,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并举办易地搬迁户就业双选招聘会、分期举办劳动力培训等方式,使搬迁户“搬得出、稳得住、会发展、能致富”。

金平县老勐镇政府副镇长 黄贵:金平县老勐镇易地扶贫搬迁总的有4个安置点,其中2016年有小河边搬迁点,2017年有三家河、长幸村、老勐街道搬迁点,总共搬迁了249户1136人,其中建档立卡户207户945人,随迁户42户191人。

老勐镇通过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加快了老勐镇脱贫攻坚进程,方便了老百姓就学就医就业,群众生活真正实现了“辞旧迎新”。

据了解,金平县“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共实施56个安置点3632户16031人,其中建档立卡户2591户11516人,同步搬迁户1041户4515人;截至目前,2016、2017年43个安置点2759套安居房及其配套设施已全部竣工并搬迁入住,2018年13个安置点873户已全部动工建设。

金平县发展和改革局局长 张永生: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的实施,建档立卡贫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中的住房保障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同时,安置点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搬迁群众的产业和就业得到长足发展,群众生产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科学咨询

饮食科学期刊

国际公关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