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务公司起名山水相依闽宁情深闽宁水务协作
2025年10月21日 静态资讯
来源:【宁夏日报】
从闽江畔到黄河边,水是一种共同的“语言”:在山海携手中流淌,在南北奔赴间诉说。
这种语言在海边,是闽江的温润,是大海的豁然;这种语言在大山里,是黄河的润泽,是土地的渴盼。
27年来,闽宁协作机制的生命力,在于顶层设计的科学引导,也在于山海间往来奔赴的身影、每一个闪耀的名字。
在闽宁协作框架下,宁夏水利建设领域也涌现出越来越多福建水利人的身影,实现闽江水与黄河水“水水交融”,在塞上江南谱写出动人的新乐章。
如同一滴水与另一滴水相融,闽宁合作,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汇入同一片情怀的海洋,成就干事创业的沃土。
中卫河北地区城乡供水工程重要建筑——水厂。罗霖钧 摄
深化:跨越山海的奔赴
和罗霖钧租住在银川同一个小区里的“邻居”黄麟智,他们为同一份事业不遗余力,拥有同一份乡愁,跨越山海,奉献才华和真情。
2022年2月8日,正月初八,在福州城建院的推荐下,黄麟智正式到宁夏福宁公司报道,担任公司副总经理。
此前,黄麟智对宁夏的了解仅限于“塞上江南”。来到福宁公司后,他也为这里“江南”韵味,贡献了水的灵动。
由于长期办公,黄麟智患上了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无数个昼夜,他克服身体不适,真抓实干,为宁夏的水利建设提供了不竭的灵感“水源”。“在福宁公司一年的收获,顶过去3年的总和。”黄麟智感慨。
黄麟智回忆:“2022年,那段时间疫情防控,我一个人在这边,回不去家,老人很担心我。他们年纪都大了,而且还有高血压,我工作顾不上家里,也很担心老人的身体。但没想到最后,全家人就属我免疫力最弱。”
那段时间,也正是黄麟智工作最忙的时候。“要考虑很多事情,晚上也睡不好,而且经常要去拜访客户。免疫力就越来越差,当时确实应该多休息,特别是到了年关,公司很多事情都要处理。”黄麟智说。
今年春节,黄麟智在宁夏度过。“同事互相之间都很照顾,把家里过年的特色点心给我拿了很多,很温暖”。
家人的支持,成为另一份爱的“水源”,也是黄麟智能够全身心投入工作的最大依靠。妻子赖秀雯放弃了在福建的优厚待遇,跟随他来到了宁夏。随后,岳父岳母也来到宁夏,照顾他们。
“从一个人,到一大家人,他们都是为我离开了家乡,尤其是父母年纪大了,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他们只能在屋里头待着,在外面又没有朋友,很不容易。其实我心里头也挺过意不去的,非常感谢他们。尤其当碰到困难的时候,家人都义无反顾地支持我,给了我很大的支持。”黄麟智说。
闽宁协作是时代的大框架,其中包含许多个小家庭的支持和付出。“闽宁协作”,对于普通人而言,并不是豪言壮举,而是落实在“一餐一饭”的细微之处。
“家人对我的支持,都融于日常生活,每天到家就能吃上一口热饭。所以,用心做好一份事业支持闽宁协作,不仅是我在一线的工作,也有家人的辛苦付出。”黄麟智说。
在宁夏,黄麟智对自己的事业有了新的认识。“曾经以为工作只是一份职责,但当我了解在宁夏的工作与民生息息相关时,我认识到,这已超出了一份工作的意义,更是承载着造福民众的责任和使命。”
黄麟智将这种精神融入工作中,追求精品设计,将成熟的设计理念和先进的设备技术运用到每一个工程里,通过智慧和技术改善民生用水。在新时代闽宁协作机遇下,他看好污废水的处理、海绵城市的建设、韧性城市的发展等新机遇。
罗霖均和黄麟智,与团队一起执笔写好水文章,在不同的“水语言”里“解码”,在不同禀赋的土地“语境”里“转码”,努力执着于相同的表达:以水润泽、携水惠民。
妻子赖秀雯辞去福州高薪工作,与黄麟智携手服务宁夏水务事业。黄麟智 摄
新篇:服务先行区的新画卷
在闽宁两地的奔赴中,罗霖钧也经历了人生的重要节点。“我刚来宁夏的时候是单身,2018年回福州成家,2020年6月,又带着一家人来到宁夏。此时公司也从宁夏分公司转为福宁公司,人员配置更全面,市场竞争能力更强。
孩子一岁半的时候,罗霖钧带着孩子来到了银川。“还有我妈妈,她本身喜欢待在家里,但是她选择跟着我来到这么远的地方,我和爱人每天早出晚归,妈妈照看小孩很辛苦。”罗霖钧说。
临近中秋节,罗钧霖难得在家和母亲吃了一顿饭。母亲做了几个家乡口味的小菜,母子聊着孩子上幼儿园的家常。
母亲吴院珠,今年58岁了,罗钧霖的孩子从一出生,都由她带着。“南方空气比较潮湿,宁夏这边比较干燥,刚来的时候,手脚都有点脱皮。逢年过节的时候,我这么远回不去,就有点想家,就会微信视频一下在福建的兄弟姐妹。”吴院珠说,孩子来了这些年,也干出一些成绩,他们两个都很努力,我就尽量分担家里的事情,让他们安心去工作。
“如今,我对闽宁协作的理解更深刻了,我们到宁夏来之后,大家一听说是福建派过来的,就对我们非常信任,工作开展特别顺利。其实,不论是公司的成立,还是我个人的经历,其实就是闽宁协作的参与者、践行者,通过这项机制,我们实现了技术、人才交流,我就是其中的一个小浪花,在发挥我的作用。”
更多的“罗霖钧和黄麟智”,从东海之滨来到西北山塬,投身于宁夏重大的水利和水务建设项目之中,扎根宁夏,书写福州城建院与宁夏水投的“山海情”。
宁夏福宁公司成立以来,从东海之滨,到西北旱塬,山海情里的“水分子”隽永灵动。
闽宁对口协作的水篇章流淌丰硕成果:从“水源头”到“水龙头”,从“地下水”到“黄河水”,从“水管网”到“水联网”,成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水动力。
黄麟智与团队一起执笔写好水文章。(宁夏水投福宁公司提供)
十几年来,一批又一批的城建院职工参与到闽宁协作事业中,形成了一支勤勉、坚定的合作群体,持续深度地参与了宁夏多项重大工程及闽宁镇的发展建设,百余项工程,托起百姓放心用水稳稳的幸福。
福宁公司这个新生命,延续继承了宁夏水投和福建水务的好传统。闽宁两省区的水务合作,也从过去的单纯资金投入,“进化”到人员、科技、信息的双向输出,公司在宁夏创新引进新工艺和新技术,助力宁夏地区的水处理工艺水平实现整体提升。
福宁公司相关负责人说:“公司成立以来,以服务先行区建设为己任,积极投身于宁夏重大水利、水务建设项目之中,为推进现代化水网建设、互联网+城乡供水、现代化灌区建设、数字治水新基建等方面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有力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新时代新征程,在闽宁协作的框架下,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水务力量。”
水与水相遇,闽宁水务协作,不仅留下的是“清泉”,更是可持续涌动的发展“泉眼”。
人和河流一样,或许只有流经一个又一个不同水域,才能真正成长为一条流动的河。
如今,黄麟智的家庭即将迎来新成员,妻子已经有几个月的身孕。“我要当爸爸啦,可能会在宁夏完成了这样一个重要的人生节点,留下一个很难忘的回忆。”黄麟智说,我们正在给孩子取名字,想赋予一些含义在里头,一定会有宁夏的烙印,有银川的烙印。”(宁夏日报记者 裴云云 毛雪皎)
本文来自【宁夏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