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起名字清明节还有一个名字你们知道吗
2025年10月21日 静态资讯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并且专门把这一天定义为传统节假日,在这一天我们可以进行扫墓、踏青等活动。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古代的祭祀的日子并不是清明节这天,而是在清明节的前一天,这一天叫寒食节。又因为它是冬至之后的第一百零五日,所以又叫“一百五”。直到现在,在老家的人们也还是言传着这样的称谓。传统这三天禁火是饧,也就是说要吃凉的食物。
在古代的“一百五”与“寒食节”一致,如《荆楚岁时记》中对寒食节物风俗的记载: “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造饧大麦粥。据历合在清明前二日,亦有去冬至一百六日者。”后来寒食一般固定在清明前一日,按历法通常是冬至后的第一百零六日,于是“一百五”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节日。
亦简称“百五”,如陆游《小舟游西泾度西冈而归》:“小雨重三后,余寒百五前。”
关于寒食节,还有一个故事流传。
相传这是源于晋中而传遍全国的节日之一。起因是春秋时期晋国功臣介子推在绵上邑(今介休)被焚而死,晋文公深感悲痛,下令全国在这一天不准生火做饭,用干粮或冷食充饥。秦汉以后,逐步成为地方风俗并向外扩散。唐宋时期,有许多文人学士利用寒食节来讴歌介子推“不言禄”的高风亮节。同时,因清明节前二日正好与“一百五”(冬至后的105天)相吻合,故民间又把寒食节作为冥婚配干丧或暂厝合葬的鬼节日。唐代诗人姚合曾在《寒食》中写道:“今朝一百五,出户雨初晴”。直至明清时期,各地仍延续寒食节餐饮冷食的习惯,用以追念介子推。再是,这一天可以随便兴工动土,民间拆房建房或修桥铺路时,都要事先在这一天挖挖土地、铲铲墙,以示工程已经开始,待日后正式兴工时,别的神灵也不会干预。
中华民国建立以后,寒食节吃冷食的传统习俗渐渐消失。但冥婚、合葬等习惯一直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寒食节与清明节合并,主要是祭奠祖先和迁移坟墓,破土兴工的习俗已经失传。
这下你知道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