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描人物起名手绘素描感谢为生命努力的你们
2025年10月21日 静态资讯
视频加载中...
医院,忙碌交错的人影映射着人生百态,而她用一支碳素墨水笔,一个素描本,一叠手绘卡片定格下了其中最暖的瞬间。
她叫陈颖,2020年,陈颖的父亲因病先后两次住进了四川省人民医院,在照顾父亲住院期间,她画下了近百张医护人员工作时的样子,“他们为患者治疗时专注细致的样子让我感动,我用画来表达感谢。”
陈颖高中毕业于成都石室中学,1987年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学习高分子物理,后赴美国留学并在芝加哥从事软件开发和项目管理,2011年起定居北京,虽说是理科生,但从小接受艺术熏陶的她,不仅有较强的绘画功底,更有一颗细腻的心和善于发现的眼睛。
父亲住院期间,陈颖用一个便签本开始了最初的创作,画作以特写为主,都是医护人员在进行各项操作时手部的动作,有抽血、打针、测血压、消毒止血......最终完成的系列作品取名为“天使的手”,虽然只是局部,虽然是静态的黑白作品,但温暖却有力量。在完成“天使的手”后,陈颖又开始了全景纪实性创作,照顾过他父亲的医护人员和发生在医院的故事都成了她创作的对象,核酸检测、医生查房、保洁大爷、护工小陈、隔窗相见的祖孙,更有医院外24小时营业的小商贩,人情的温暖点滴都跃然纸上。
陈颖的医院组图中,有一副是描绘查房时的场景,画面中间的人物是四川省人民医院老年消化科主治医师张璐,也是她父亲住院时的主治大夫,虽说医生每天面对的患者很多,但提起陈颖和他的父亲,张医生印象深刻。“陈爷爷非常儒雅,即便是身体情况不太乐观需要靠营养液维持时,他都积极配合医生治疗,陈颖老师更是非常孝顺的女儿,疫情较严峻的那段时间,医院不允许家属陪护,她依然天天来,在住院楼门口,站在小板凳上,隔着玻璃窗户给住院的父亲加油和陪伴。”张医生说。
而这次陈颖的画作,张医生也一直保存在手机里,“一笔一画记录下我们工作的样子,特别用心,她对我们工作的观察和理解,让我非常感动。”
有网友在看过陈颖作品后,评价道:医德无价,画笔留痕。每一次永不放弃的抢救和竭尽全力的治疗都让人刻骨铭心,这一幅幅画作背后都是为生命努力过的身影,鲜活的笔触下,让我们看到医护人员在严谨的的治疗中,暖人的烟火气。
(画作由陈颖女士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