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态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体育时空

起名圈圈起名字大学问古代现代取名字都容易

2025年10月21日 静态资讯

几年前有个兄弟喜得小公主,两口子不知道用了多少心思终于取得一个完美的名字:梓萱。大家都觉得这名字好,时尚新鲜有文化。

几年过后两口子哭了:一个幼儿园里就有三个梓萱,说烂大街可真是一点不带夸张。这回他们找上我了,想让我帮忙另外改个名字。

干这活说实话我并没有什么信心,于是我跟他们说:取名字从来都是一股又一股的风潮,也代表着时代的精神,蕴含这时代的向往,你们家梓萱也是赶上了时代的潮头,又何必再改呢。

我这话虽然在为自己推脱,但其实也算是很深刻的实话,起名的风潮从古至今都是如此。

闲来翻看史书,发现西汉中晚期载入史册的名人里有很多同名的人。其中有一类是:充国、安国、广国、广汉、安世,光叫安国的就有孔安国、韩安国、刘安国、戎安国、单安国、义渠安国。汉武帝以来汉朝强大、威加四方,人们热衷于为国效力建功立业,时代精神是这样,这些名字也就变得非常时髦。

另外有一类是延年、延寿、千秋、彭祖、去病、病已,比如叫千秋的有韩千秋、田千秋、鄂千秋、车千秋、任千秋、张千秋、夏侯千秋、蔡千秋;叫延年有韩延年、李延年、严延年,居延汉简上又记载了平民徐延年、丁延年、张延年、赵延年,那可是一点都不比现在的梓萱来得少。

由此可见汉代国内安定繁荣,人们对于延年益寿安享太平生活也是相当向往。当然社会很大,价值很多,表达其他价值向往的取名类型还有好几种,这里只提一下出最常见的两种。

历史人名重复率特别高的还有五代十国。五代起名对有些字特别偏爱,比如彦、威、重、章、厚、荣等。铁枪王彦章的彦字出镜率极高,且看:王彦章(王铁枪),史彦章(梁国使臣),谢彦章(后梁河阳节度使),彭彦章(杨吴舒州刺史),陈彦威(蜀将),霍彦威(梁将,后降唐),安彦威(护国军节度使),寇彦卿(梁国将领),李彦卿(后唐散员都指挥使),符彦卿(魏王),李彦超(汾州刺史),史彦超(有两个),符彦超,慕容彦超(濮州刺史),王彦温(后唐牙内指挥使),符彦饶,张彦琪,沙彦珣,李彦珣等。

彦字是有才干的意思,五代十国乱局纷纷,武人宰制天下,有才干、威武、厚重是那个时代生存发展的王道,这个时代精神也在名字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回到最近的六七十年代,说起建军、小兵、志军、红兵谁心里都会闪过几个熟悉的人影,这是当年的‘先军文化’在社会上的反映;成片的建国、爱国、解放、革命、卫红这些名字表现了国家意识形态对人们彻底地洗礼,人们心头洋溢着拥束在国家周围的热情。

到了八十年代就有了显著的不同,名字变得关注个人,还特别喜欢取单名。有几个用字很有标志性:帅、丽、美。六七十年代如果用帅、美、丽恐怕要被打成走资派。其他常用的字有:龙、伟、超、飞、静、杰、娜、娟,恐怕你我很多人都逃不出这个小圈圈。

到了零零后就到了梓萱的时代,梓萱、紫萱、子轩、梓轩几个重名率最高的名字霸占榜首,就问你晕不晕。有没有发现世界从来没有变过?每个时代都是不约而同认准了几个字作死地用。

显然零零后父母的关注点已经超越了个人进入到了个性,每个人都挖空心思标新立异,没想到还是落得个烂大街的下场,个人再怎么作、再怎么能,也逃不过历史的意志,逃不过人们的集体无意识。或许不追求新奇的名字反而显得别具一格呢。

我一个侄女取名叫庄梦紫瘐,名字是相当新奇,不过梦和紫两个字还是落了圈圈。当然也有不怕尴尬取名王者荣耀、孙悟空的,这也反应了零零年代的人们不怕作死的心态。

再回顾历史,我发现历史上取名最无迹可寻的年代是唐代。先列一份文化名人的名单:

骆宾王、王勃、卢照邻、杨炯、宋之问、陈子昂、李世民、李白、杜甫、张九龄、王维、孟浩然、王昌龄、贺知章、王之涣、刘长卿、岑参、孟郊、韩愈、柳宗元、白居易、李贺、刘禹锡、元稹、贾岛、韦应物、张籍、李商隐、杜牧……..

这一长串名字中不光找不到重名重字,就连取名的价值趋向类别都看不出来。这说明大唐的宏大豪迈,气象万千,人们的心态过于广博,价值过于多元,所以反应在名字上就是不落窠臼,无迹可寻了。

君子见微知显,也许中华民族的复兴不用看别的,看户口溥人名就可以了吧。

生物化工

当代旅游杂志

商业观察

黄河黄土黄种人期刊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