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小孩不能养猫家中有小孩儿到底能不能养
2025年10月22日 静态资讯
晚上跟媳妇一起看了一档节目《小手牵小狗》,媳妇忽然扭过头问我,不是说家中有孕妇和小孩儿不让养猫猫狗狗么?为什么还要做一档小孩儿与狗的节目呢?我问谁说不能养的,她说是常识好不好,孕妈育儿群里都是这么说的,瞬间感到无语!于是上网搜了一下,发现这种常识很得民心,甚至在一些二手交易平台中的宠物这一区域有很多出让理由就是因为家中有了孕妇不方便饲养,而在一些节目里却有很多孕妇或小孩儿饲养小猫小狗,美剧中的小孩儿大多也是与狗一起度过的童年,难道这里存在什么认识上的误区么?于是用媳妇的手机在那些孕妈群里问了一下孕期和有小孩养猫猫狗狗的顾虑是什么,大概整理为以下3点:
孕期会担心弓形虫感染;
怕孩子和猫、狗接触而染上过敏症;
怕猫猫狗狗会对孩子造成伤害。
既然找到顾虑,那么看看是否能解决掉这些顾虑吧。
弓形虫感染
狗狗传染弓形虫的途径貌似只有吃了不熟或者生的狗肉,粪便传染的情况一般猫,而狗一般是不会的,当然如果不放心你和狗狗都可以去做个弓形虫检查,弓形虫传染率国外会比较高,那是因为他们经常吃不熟的肉食,因为弓形虫在我们平时吃的猪牛羊身上也有,只不过传到我们国家后,被断章取义,就演变为猫狗传染弓形虫了,所以养猫的情况下要注意猫感染了弓形虫,一生只排一次带有弓形虫的粪便,如果这时候妇女怀孕1-3个月间,又不小心把弓形虫卵吃进去,才会影响胎儿,据说弓形虫对六个月以上的胎儿都没有什么破坏性了,而且人的一生只感染一次弓形虫,之后就有了抗体。正常人感染了弓形虫几乎没有任何反应,个别人有头晕,发烧类似感冒的症状,如果你担心弓形虫病从口入,切完生肉要洗手和收拾猫bb后要洗手道理是一样的,且在怀孕之前人和猫都做一个小小的弓形虫检查,即可安全放心孕育新生命。室内猫不食生肉,就基本杜绝所有感染的渠道了。狗狗的话弓形虫几率很小,当然检查一下是最好的,只是狗狗身上还有种叫做慢性局灶性副粘液病毒的,对孕妇也会有影响,孕妇与狗狗保持嬉闹的程度就好了,不要过于担心。
猫狗过敏症
瑞典和美国科学家合作的一项针对宠物过敏症的研究发现,养猫不一定会增加7至11岁儿童患病的风险。过敏症专家爱娃.莱马克的研究小组是经过对瑞典2454名7至8岁的儿童进行追踪观察,每4年为他们进行一次皮肤过敏试验,得出了这一结论。 爱娃说:“过敏症的主要原因是遗传,如果病人患有过敏症,往往是因为有家族过敏病史。”因此,如果是遗传造成对宠物过敏,家中还是最好不要饲养宠物。这项研究还发现,长期和猫、狗泡在一起的儿童反而比刚刚开始饲养宠物的儿童更不易患上过敏症。在对猫过敏的儿童中,80%从来没有在家里养过猫。
爱娃还说,有些家长认为,不让孩子养宠物就不会染上宠物过敏症,实际情况未必如此。许多情况下,在没有猫、狗的地方也会有过敏源,比如孩子在学校里可能通过衣物接触得病,甚至在医院里都会有过敏源。 当然,如果孩子确实对宠物有过敏症状,也不要强求他们整天抱着小猫小狗。但是也不要立刻将家里的宠物扔出窗外,因为即使这样做了,宠物身上会使孩子过敏的物质一般还会残留在家里6个月之久。只要采取简单的措施,避免孩子和宠物直接接触,就能减少95%的过敏症状。
对孩子造成伤害
现在的猫猫狗狗家养的品种大多是不会轻易对人们的进行攻击的,除非你不正确的与他接触。而且任何与主人建立深厚感情的猫狗都不会对孩子造成伤害的,包括一些烈性犬。但如果家中的孩子还小,那么做好看护也是家长的责任。毕竟孩子太小的话是不懂得如何与宠物相处,不知道宠物愤怒的底线,所以在太小的孩子与宠物玩耍嬉戏的时候,家长应该都在旁边做好看护,而不是让孩子单独的与宠物相处。你要清楚的知道,在温顺的狗狗也有忍耐的底线哦。
所以,建立在“健康养宠”,的情况下,是不需要过于担心这些问题的,健康包括:生活健康、身体健康。保证生活健康,家长就需要定期的打扫环境的卫生,保持家庭环境的健康;例如宠物饮食的食盆要及时的清洁,宠物的窝的睡垫要定期的清洁更换,宠物粪便要及时的清理等等。而身体健康,例如要定期给宠物刷牙、梳理毛发、洗澡、体内体外驱虫、定期的接种疫苗等等。
每当说到什么是最伟大最无私时,大多会想到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最无私最伟大的,为它的付出是无条件、不求回报的。实,身为父母的我们境界并没那么高,正给到孩子无条件关注的是宠物。它不会在意孩子在学校的成绩如何,也不会在意孩子是否多会一门外语,更不会在意孩子是否做了傻事或是否调皮。不论孩子受到什么样的挫折,它都会给他无条件的关注。 在宠物面前,孩子可以自己本来的面目出现,并得到接受与认可,使他获得自信,这恰是他重新出发的勇气。心理学家们将宠物与孩子之间的这种亲密关系,归功于宠物的“非歧视性”,这种完全无条件的关注,让孩子在与宠物的相伴与嬉戏中,获得了安慰,在自己的世界找到了安全感。而且对家庭成员来说,孩子与宠物的关系可说是最密切的,孩子通过与宠物的相处,学会如何去尊重别人,培养他们的同情心和爱心,并将由此受益终身。一个孩子与一只狗,实在是一个很好的“形象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