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江新房装修时间多久完工一年前德江989
2025年10月24日 静态资讯
微玉屏投稿邮箱:weiyuping1984@qq.com
来源:贵州日报
作者:李中迪
一年前,德江县210户989人搬到300公里外的大龙经济开发区,这一年他们过得怎样?
搬迁户的新生活
陈江——
搬出大山,换一个活法。
2016年12月3日,这一天陈江很难忘。他是德江县派到大龙负责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的工作人员,这是他到大龙的日子。之前,他是一名乡干部。一年来,他和所有搬迁户一样,“遭遇”了新环境的考验,期盼着新生活的到来。
年前,记者从德江县驱车近4个小时到达大龙,找到陈江办公室时他不在,拨通他电话后,在办公室等了5分钟左右,他抱着一堆材料匆匆而来。还未来得及寒暄,他的电话铃声响起。他用眼神表达歉意,走到门外接听。
陈江有许多“头衔”:媒婆、售房员、导游、家长……这些称谓和他的真实身份——大德移民办负责人八竿子打不着,但有一个共同点——都是老百姓的“服务员”。
在大德新区,每一栋楼的入口处都贴有陈江的电话号码。“他们背井离乡来到大龙,我就是他们德江的‘娘家人’,有问题不找我找哪个?”他说,细到各家装修、买家具、找商家他都清楚,因为大多需要他帮忙联系。
2017年12月25日
桶井乡搬迁群众收拾行李离开家乡,前往大龙
(安慧芳摄)
陈江到大龙时,他的二女儿刚刚3个月大,尚在襁褓之中。到了大龙后,他1个多月没有回家,妻子田燕难免有些怨言,可在电话里,他连争吵的时间都没留给妻子。首批搬迁户到大龙时,田燕跟着前来,她要看看老公究竟在忙些什么。
田燕清楚记得,那天中午,陈江接她到宿舍,两碗泡面就是他俩的午饭。陈江几分钟吃完,丢下一句“我去现场”就走了。
收拾完宿舍,田燕也去了大德新区。看着在人群中拿着高音喇叭大声指挥的陈江,她理解了他电话里的疲惫和沙哑的声音,她默默地去帮着大家搬家,没有上前打招呼。
第二天一大早,陈江就前往安置点,忙乱中他收到妻子的一个短信:“你忙吧,我回家了。”从那以后,妻子再也没有抱怨过他。
“我经常给大家算账,不仅算眼前的小账,更要算一辈子甚至两代人的大账。”陈江说,“搬出大山,大家就能换一个活法。”
周琴——
过上好日子,心里很甜。
大德新区3号楼203号,是周琴的新家。
一年前,他们一家四口还挤在德江县龙泉乡牧羊岭村星秀岩组的两间平房里。
爱人有残疾,干不了农活,老家土地也少,两个孩子还在读书,家庭的重担都压在周琴柔弱的肩上。去年初,带着一家人的衣服和锅碗瓢盆,她们一家拎包住进了新房。
这是一套110平方米的房子,每个房间都干净整洁,看得出女主人很能干。客厅中间,摆放着一个崭新的电暖桌。周琴笑着说:“我们搬进来就有的。”除了电暖桌,家中的电视机、热水器、沙发、洗衣机、衣柜、床、电暖炉、油烟机、电磁炉、电饭煲这“十大件”也都是政府免费为他们准备的。
“搬离老家的那天,我们都哭了。”周琴说,流下的泪水说不清是不舍还是兴奋,但她心里没有一丝后悔,只有奔向新生活的渴望。
2017年12月28日
泉口镇易地扶贫搬迁户登上前往大龙的客车
(简朝进摄)
现在,周琴在一家工厂做质检员。在大德新区周围,有数十家工厂,骑车上班只需要十来分钟。她的爱人也找到了工作,两个人的月工资加起来有4500元左右。“比以前好过多了!”周琴脸上笑意浓,“去年7月,我儿子从西南大学毕业,现在在铜仁一家公司上班。女儿在清镇读职校。等他们都上班了,我也就轻松了!”爽朗的笑声充满整个房间。
每天骑车上下班,周琴都要看看房屋外墙上印着的一句话:一步住上新房子,快步过上好日子。她说:心里很甜。
牟鳞海——
对以后的生活充满信心!
牟鳞海夫妇都是小儿麻痹症患者,日子一直过得很艰辛。
他的老家在德江县平原乡南坪村长岭组,距德江县城有45公里,是地质灾害易发区。按照当地政府的安排,他们村部分搬到德江县城的安置点,部分搬到大龙大德新区,并组织了村民看房,由村民自己选择安置点。
“几年前,我外出打工到过大龙,知道大龙的经济发展和交通条件都好。”牟鳞海想,既然都是搬,为什么不搬到更好的地方去。
他得到消息时,政府组织的统一看房已经结束,他就自己坐客车到了大龙,在大德新区附近看环境、看学校、看工厂。回到德江,他立即找到乡政府和移民办,提出搬到大龙的申请。
“你打悔(方言:后悔)不?以后再想回来就难了。”工作人员问。
“绝不打悔,我看好大龙。”牟鳞海非常坚定。
牟鳞海的新房117平方米,三间卧室,厨房、洗手间、阳台都很方正。
2017年12月29日
沙溪乡搬迁群众抵达大龙新区
(任旭峰摄)
牟鳞海85岁高龄的母亲徐登英指着房间里的家具,对记者说:“这些都是政府帮我们置办的,你说政策好不好?好得很啊!”
搬到大龙后,牟鳞海的两个女儿就近入学,爱人在振龙锰业做保洁员,他自己在小区做了一段时间保安后,现在在学配钥匙、修鞋的技术。
离开祖祖辈辈生活的大山,搬到发展更好的地方,开始全新的生活。牟鳞海说,他对以后的生活充满信心。
站在大龙经济开发区(以下简称大龙)大德新区公寓楼前,打开手机导航软件,输入德江县,导航显示,两地相距301.3公里,走高速路,约需三个半小时车程。
一年前,210户989人从德江县举家搬来大德新区。在这个远离家乡300公里的地方,他们有过欢笑、有过艰辛、有过迷茫,现在,更多的是希望。
编辑:马吉 校对:张丹 季佩佩 审核:胡攀学 姚磊
觉得不错请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