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义新房装修前如何祭拜清明节上坟三不带子
2025年10月24日 静态资讯
在四大传统节日中的第二个节日“清明节”期间,人们都会发扬中华传统中的孝道,携带一些祭品到自己家族的坟地进行祭拜,寄托自己对于先人们的哀思,整理先人们的坟冢,也就是扫墓祭祖。
扫墓祭祖是一件非常庄重的事情,所以在进行的时候,是有很多习俗需要知道的。
比如老辈人经常说“上坟三不带,后人福气来”,说的就是上坟的时候,有三种东西是不能够携带的。
清明节,上坟三不带,子孙后代福气来,到底是不能带哪些东西呢?
※不能带“花红柳绿”之物
扫墓祭祖是一件比较严肃的事情,一般在进行祭拜的时候,人们的穿着都是比较肃穆的,比如我们看到很多人在悼念先人的时候,都是身穿素色衣服。
又比如在公祭日的时候,我们能够发现一些网站的主页、一些app的首页等,都是黑白色的,这就是一种对先人的尊重。
而“花红柳绿”之物,一般都带有“喜庆”的含义,且看起来有点不太稳重,与本来安静肃穆的扫墓祭祖活动格格不入。
我们可以想象一个这样的场景:全家人一起去给逝去的先人扫墓祭拜,但是这严肃的环境中,你发现丈夫穿着粉色西装,孩子穿着皮卡丘外套,怎么都会有点不严谨吧?
你会非常明显的感觉到这种服饰的戏谑感,感受到丈夫和孩子对于先人的不尊重。
当然,除了服饰之外,去扫墓时携带的其他东西也要注意避免过于花哨,比如不要带太过鲜艳的手包,不要让孩子带过于招摇的玩具,不要让丈夫打扮成“油头男”等等。
总体来讲,就是要注意“庄重、肃穆”,要知道扫墓祭祖的严肃性。
※不能带“辟邪驱灵”之物
我之前就见过一个小伙子被自己老爸追着打的场景。
当时有一家人在路边的田地中扫墓祭祖,一家人中分别是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孩子,而其中的爸爸看起来大概有30岁左右的,一看身上的穿戴就是小老板一类的,喜欢带一些珠子什么的。结果,扫墓的时候爸爸就被爷爷追着打了。
后来我才听说,当时那一家人中的爸爸手上戴着一串桃木手珠就去祭祖了,爷爷在扫墓的时候才发现,一问之下才知道是桃木的,随即就拿着棍子追着跑。
为什么老爷子会这么大动干戈呢?其实就是因为那串手珠是桃木的,桃木历来有辟邪之说,是传统文化中克制逝者灵魂的东西。也就是说,拿着桃木去上坟,就等于去抽祖宗的嘴巴子,你说该打不该打?
除了桃木之外,像是朱砂、桃花、玉器等,都是不能够带着去上坟的,以免对先人不敬。
当然,有些人说这是“迷信”,但其实这是一种传统文化的仪式感,是一种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迷信无关,大家可要搞清楚。
※不能带“寓意不当”之物
上坟的时候,我们准备的祭品也是有讲究的,毕竟上坟本身就是一种仪式,要的就是美好的寓意,所以在准备祭品方面,也需要着重注意祭品的寓意,对于寓意不好、存在歧义的祭品,我们是不能够准备的。
比如大鸭梨,在进行祭祖活动的时候,就不能够作为祭品。因为梨的寓意为“离”,一是会让祭拜者触景生情,心情更加沉重、情绪更加激动,二是带有“最后一次祭拜,离开便不再祭拜”的意思。
又比如生肉,血腥之气旺盛,我们是根本不会去吃的,只有动物还会吃生肉。要是将生肉当作祭品给先人,那言里言外都透露着“骂人”的含义,自然是非常不吉利的。
还有动物的下水,比如猪大肠什么的,就算是熟的也不行,因为其“污秽之气”较重,而在传统文化中,灵魂是非常忌讳污秽之物的,所以动物的下水也不能够作为祭品。
那么,清明节上坟的时候都要带什么呢?
在允许烟火的地区,我们可以根据当地的习俗带上香烛、纸钱、冥币、祭品(水果、点心等)、鲜花、鞭炮等,这些主要是进行祭拜仪式需要。
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带上点火设备(打火机、火柴等)、雨伞(清明时节雨纷纷)、塑料袋(用来裹脚,清明前后天气多潮湿,一般的坟茔又建于田野中,很容易出现泥泞地,在鞋子上套上塑料袋能够避免粘太多稀泥)。
一般是公墓、现代化陵园,不允许烧纸钱祭拜等,带上祭品与鲜花即可。
当然,这些地方的地面一般都会经过硬化,所以我们带上雨伞即可。
另外,现在很多人远在他乡回家不便,因此也诞生了“网络祭祖”这种祭拜方式,人们在祭扫平台就能够实现祭拜的目的。
不过,这种祭祖方式仍旧备受争议,有些人觉得是“文明祭祖”,表示“既不污染环境,也更加便捷”。
但更多的人却无法接受,因为传统文化中,扫墓祭祖必须要“切身感受、履行孝义”,只有到先人墓碑前亲手扫去杂草、亲身对着墓碑祭拜,才算是真正的扫墓祭祖,在网上“点点点”根本就不是扫墓祭祖。
结语
对待扫墓祭祖,一定要重视、守礼,该带的东西不能落下,不能带的东西一定要避免,传承我们的孝义之道,让扫墓祭祖的仪式感得到充分的释放,毕竟仪式感是激励我们前进的动力,是让我们生活更有意义的重要因素。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侵权立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