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态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福州苎麻

不安腿治疗小窍门贴吧王天成教授不安腿综合

2025年10月28日 静态资讯

不安腿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感觉运动性疾病,以强烈渴求肢体活动为特征,通常伴有双下肢感觉异常,偶尔累及上肢,感觉异常多种多样,常见有酸麻感、蚁走感、针刺感,甚至难以描述的不适感,此种不适感在肢体活动后减轻,休息时加重,白天减轻,夜间加重。由于临床医生对其认识不足,常将不安腿综合征的感觉运动症状归于肌肉痛性痉挛、抑郁症、焦虑症、失眠等原因,临床上漏诊率和误诊率高。基于此,辽宁省人民医院疼痛科主任王天成教授针对不安腿综合征的临床诊断和治疗进行阐述,以期为临床医生带来帮助。

专家介绍王天成教授

辽宁省人民医院疼痛科主任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第十三届委员会疼痛学组委员

辽宁省医师协会疼痛科医师分会副会长

辽宁省医学会疼痛学分会委员

沈阳医学会疼痛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不安腿综合征最早由英国Thomas Willis发现,用英文描述为肢不宁性焦虑,不安腿综合征在1945年称为不宁腿或易应激腿,1960年正式命名为不宁腿综合征。

疼痛视角丨王天成教授:不安腿综合征的临床诊断和治疗

一、不安腿综合征如何确诊?不安腿综合征的诊断标准最近一次由国际不安腿综合征研究组(IRLSSG)在2014年更新,由以下5个关键特征组成:

(1)不可抗拒的腿部冲动,通常但不总是伴随腿部的不愉快和不舒服的感觉。

(2)症状在休息或不活动期间开始或加重,如躺下或坐下。

(3)症状因运动而部分或全部缓解,如行走或伸展,至少在活动持续的情况下如此。

(4)症状只在晚上或夜间,发生或比白天更加严重。

(5)上述特征的发生并不完全是另一种医学或行为状况的原发症状,如肌肉痛、静脉淤血、腿部水肿和关节炎等。

二、不安腿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不安腿综合征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认为与遗传因素、铁代谢异常、中枢神经系统多巴胺功能障碍、交感神经功能紊乱、下肢血液循环障碍等相关。

1.遗传因素:55%~90%的不安腿综合征患者有阳性家族史,呈现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2.铁缺乏假说:铁代谢异常或储备不足可能是引起不安腿综合征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尤其是继发性不安腿综合征。临床上,补充铁剂对部分患者有效。

3.中枢神经系统多巴胺功能障碍:目前较为公认的机制之一,是中枢神经系统非黑质—纹状体系统多巴胺神经元损害。补充多巴胺或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可明显缓解症状。

4.交感神经功能紊乱:不安腿综合征患者常常伴随交感神经功能紊乱,腰交感神经功能紊乱会导致下肢感觉异常和血管舒缩失常,产生下肢酸胀、怕冷、夜间无处安放的症状。

5.下肢血液循环障碍:腓肠肌组织活检发现,67.56%的患者存在血管炎症性改变,内皮细胞肿胀或内膜增厚,甚至血管闭塞、坏死,以及周围炎性细胞浸润和肌束间结缔组织增生。体外反搏增强法改善全身血液循环对不安腿综合征有效。

三、不安腿综合征的临床表现1.双小腿难以名状的异常感觉:①典型症状为夜间睡眠或安静时出现双小腿肌肉深部或骨头内非疼痛性不适感,偶主诉疼痛;②通常持续数秒钟或1 min,反复发生;③表现强迫性动作和不安,捶打、按摩患肢可奏效,下床不停地;④走动可暂时减轻,但最终无法控制。

2.睡眠周期性肢动(PLMS):①至少出现于80%的不安腿综合征患者。②PLMS是不安腿综合征最重要的不自主运动,表现为睡眠中不停地翻身和移动下肢,一侧或两侧下肢周期性反复刻板的不自主运动,典型呈大趾节律性背伸与踝部背屈,类似Babinski征。

四、不安腿综合征如何治疗?不安腿综合征治疗包括药物治疗、中医治疗、经颅刺激、腰交感神经毁损。其中,腰交感神经毁损是疼痛科治疗不安腿综合征时应用较多的治疗方法,且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腰交感神经毁损治疗的主要理论依据为:①交感神经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起到重要的信号传递作用,切断交感通路可使相应区域疼痛消失。②交感神经调节多种疼痛相关介质的产生与释放,如神经细胞生长因子(NGF)、白介素-8及缓激肽等。③交感神经参与血管舒缩调节,交感神经毁损可扩张下肢痉挛血管,增加侧支循环,改善局部血供,促进致痛物质清除,促进局部溃疡愈合。

五、病例分享患者,男性,66岁,15年无法安坐、无法仰卧,因为安坐或仰卧不超过15分钟就会出现双下肢酸胀难忍,因此白天站立式看电视、看书,晚上面朝下睡眠,已经15年没有睡过一次好觉,各方求医无果,每天靠吃止痛药、安眠药才有间断睡眠,15年来身心俱疲。

治疗措施:入院后给予腰交感神经射频热凝治疗,患者睡觉安稳,夜间下肢不适完全缓解。

来源于:围术期医学论坛

星河影视编辑部

产业科技创新杂志

今日制造与升级期刊

高教学刊杂志社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