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态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官方新闻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所作深刻揭了有志

2024年01月24日 静态资讯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所作,深刻揭了有志难酬、抑郁悲愤的苦闷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词风激昂豪迈,风流豪放,是南宋豪放派词人的杰出代表。下面跟小编一起了解一下辛弃疾所作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吧。

如果被问起对辛弃疾的第一印象,大部分的读者都会认为:他是南宋豪放派著名词人,很出名的一位抗金英雄,可惜人生太遗憾。若是深入了解辛弃疾就会知道:他是南宋最硬核的“古惑仔”,是男生心中的偶像,沙场点兵间意气风发,剑拔弩张下破阵杀敌,是22岁就能以50:5万人的绝对弱势,夜闯敌军大营成功手擒叛徒的少年将军;他也是女生眼里的柔情郎、心仪对象,曾写下“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这样柔情似水的诗句,惹人怦然心动。

辛弃疾出生在已经沦陷了的山东济南,自幼亲眼目睹同胞们是如何在金人统治下屈辱生活着。于是从小就立志要报效家国,天天钻研兵法,勤练武术,苦读文书,可以说,他真是天命所归的将才。待到辛弃疾成年之后,参加了当地的抗金义军,为收复宋朝的北方国土做了大量的工作。后来,由于北方抗金形势发生了变化,辛弃疾率领一支义军回到了南方。

到了南方之后,始终藏着一个收复北方失地的强烈愿望,他天天盼望有朝一日带着军队打过淮河去。还曾多次上书抗金北伐的建议,例如《美芹十论》、《九议》等,尽管这些建议很有用、很受好评,但当时的朝廷并不愿意打仗,因为当时的皇宫贵族,朝臣官员全都沉迷于暂时的安乐,得过且过,怎么也不愿意发动战争,因此反应却很冷淡。

现实真的是很残酷啊,纵然辛弃疾有着出色的才干,但他是“归正人”(从金国归附而来的宋人),南宋朝廷认为他并不是完完全全的自己人,加上他豪迈倔强的性格和执着北伐的热情惹得官场主和派的不满,于是受到了排挤,频繁被派往各地担任转运使、任地方官员,每一任官职短则几个月,最长也不过两年。因此,他在“不是被调任,就是在被调任的路上”的折腾中慢慢变老,他深感落寞,感叹岁月流逝,壮志难酬。

最后三句:“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写作者自伤抱负不能实现,世无知己,得不到同情与慰藉的悲叹。可以说,写到了这里,我们可以得出辛弃疾的复杂情感——怀念家乡,报国无门,难遇知音等。

辛弃疾的这首《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境界阔大,气魄雄浑,寄意遥远,感慨深沉,不仅有比较真实的现实内容,而且对辛弃疾生活着的那个时代的矛盾有充分反映。这些内容,作者运用圆熟精到的艺术手法完美地表达了出来,让我们觉得有极其强烈的感染力量,让我们百读不厌。

这首词通过写景和联想将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层层展开主题,结构曲折而严谨。三个典故的连续使用,贴切精妙,天然浑成,字字含血,抒写了作者恢复中原国土,统一祖国的抱负和愿望无法实现的失意的感慨,深刻揭示了英雄志士有志难酬、报国无门、抑郁悲愤的苦闷心情,极大地表现了词人诚挚无私的爱国情怀,不愧为传世之作。

模型世界编辑部

汽车博览杂志

海外文摘杂志社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