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著名的五姓七望家族竟敢拒绝皇家联姻
2024年04月01日 静态资讯
唐朝著名的五姓七望家族,竟敢拒绝皇家联姻
士族力量,在隋唐以前,一直是我们历史上绕不开的一个话题。因为他们实在是太强大了,从汉朝开始,一直到唐朝,士族集团的力量,始终充斥在权力的第一线。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汉朝时期著名的士族有四世三公的袁家,杨家,其代表人物就是袁安、杨敞。他们家族世代有多人位至三公,掌握着汉朝选拔官吏的脉门。
三国时期,曹操一直想搞定士族。所以弃用察举制,改用唯才是举的方式。不过主观性太强,没有形成制度。曹丕一上台就以九品中正制取代了唯才是举,向士族集团低头。
晋朝完全沿袭了曹魏的九品中正制,因此依旧是士族集团做大的局面。尤其是东晋南渡时期,王家、谢家、桓家等各大士族的实力,完全碾压皇权。
这个时期的北方也很热闹,虽然正值五胡乱华,但是后赵、前秦这些割据政权,也不得不跟崔家、卢家这样的士族大家合作。比如说崔家的崔悦就成了后赵石勒的得力大臣,他儿子崔液则成了前秦苻坚手下的重臣,而他孙子崔宏更厉害,先后出仕前秦、后燕、北魏三朝。崔宏的儿子崔浩,成了北魏著名的谋臣。
所以到了隋朝,就算隋文帝结束了南北混战的局面,士族集团依旧是不可忽略的力量。杨家本身也是著名的弘农杨氏。
隋炀帝时期,为了遏制士族力量的发展,采取了科举制度选拔官吏。将选官的权力夺走以后,士族力量逐渐衰败。但依旧会出现士族瞧不上皇族的现象。
从战国时期,崔氏就已经在齐国担任各种要职。到了秦朝一统天下时,崔氏子孙崔意如被封为东莱侯,汉朝时期,崔氏一门依旧出了各种达官显贵。
甚至衍生出了郑州、鄢陵、齐州、青州、博陵等各大崔氏豪门。我们看《三国演义》,刘备去南阳寻找卧龙的时候,就曾经遇到过诸葛亮的好友,他自称博陵崔州平。这样的自称,其实就是因为自己出生于博陵崔氏,所以感到骄傲。
唐朝时期崔家累计出了29名宰相,由此可见老崔家是多么自豪。相比而言,陇西李氏,其实在这五姓七望中,排名居中,自然是赶不上崔家了。被鄙视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三、唐朝的重要工作,就是打压士族。
隋炀帝开创科举制度,成为了打压士族集团的重要手段。但是也遭到了士族集团们的一致对抗,因此到了唐朝,其实科举并没有真正消除士族集团的影响。
在唐朝科举制度是有很大弹性的,一般找关系也能够通过科举做官。你比如说著名诗人王维,走了玉真公主的后门,一举高中状元。著名诗人杜甫,没有后门可走,考了一辈子也没考上进士。
所以说想要彻底解决士族问题,其实并不容易。出现唐太宗所提及的那个问题也就很正常了,就算你是皇室成员,也未必能跟五姓七望这些豪门结亲。
唐高宗时期,为了扭转这一情况,曾经颁布法令,禁止五姓七望这七大家族自行婚嫁。也就是阻断他们联姻做大的现象。不过由于波及面太广,所以在重重压力之下,只好取消。
唐高宗时期的宰相薛元超曾经感叹:
吾不才,富贵过人,然平生有三大恨:一是未能进士及第,二是未娶五姓女,三是不能修国史。
这三大恨中,值得一提的是第二大恨,便是没有娶到五姓七望家族的女儿做媳妇儿。连宰相都有这样的遗憾,可见士族在当时的影响力有多大。
总结:在山东士族看来,老李家就是暴发户。
从现实角度去看,陇西李氏,压根就没办法跟崔氏、卢氏这样的豪门相比。他们是强行凑上来,成为了士族集团之一。
其实人家压根就瞧不起陇西李氏,要不是他们夺取了皇权,其他士族豪门不会选择跟这样的家族联姻。
这就好比一个诗书传家的书香门第,不会愿意把女儿嫁给暴发户一样,内心是存在一定鄙视链的。
打压士族的过程,其实也是集中皇权的过程。东晋时期,皇帝一个人说了不算,得世家大族点头才行。可是唐朝以后,皇权逐渐达到了巅峰,为什么?因为士族集团逐渐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