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小常识元宵节快乐元宵节到了分享一点元
2024年05月06日 静态资讯
明天就是元宵了。大家元宵节快乐!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或,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年俗中最后一个重要节令。也是我小时候最喜欢的节日。
为什么我在所有的节日最喜欢元宵节呢?那是因为除了放鞭炮之外还要放烟花炮竹,鞭炮啪啪鸣响,烟花美丽绚烂,热闹非凡。
小时候就感觉放炮最好玩了,一般情况下,放炮是不可能全部响的,我们晚上一群伙伴约起,在村里没有吃完饭时,就出门,等吃饭前放鞭炮后,捡一些没有响的鞭炮。
之后我们自己放,放炮的时候是最开心的时候。我们把炮放到水里,放到泥里,放到某个夹缝......那时候欢乐又无忧无虑。我喜欢元宵节应该就是从这个时候的欢乐开始的吧!
说回元宵节。中国古俗中,上元节(天官节)﹑(地官节)﹑(水官节)合称三元。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元宵节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据一般的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的活动,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不过,正月十五元宵节真正作为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
元宵节习俗自古以来就以热烈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传统习俗出门赏月、放焰、喜猜、共吃元宵、拉等。此外,不少地方元宵节还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
节日由来有如下几种说法:
最被人们认可的节日有来是:元宵在早期节庆形成过程之时,只称正月十五日、正月半或月望,隋以后称元夕或元夜。唐初受了道教的影响,又称上元,唐末才偶称元宵。但自宋以后也称灯夕。到了清朝,就另称灯节。
另一种说法是:纪念"平吕"。
传说元宵节是时为纪念"平吕"而设。刘邦死后,大权渐渐落在吕后手中,朝中老臣,刘氏宗室深感愤慨,但都惧怕吕后残暴而敢怒不敢言。
吕后病死后,诸吕惶惶不安害怕遭到伤害和排挤。于是,共谋作乱之事。刘氏宗室齐王刘襄设计解除了祸乱,""被彻底平定。平乱之后,汉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闹元宵"。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第三种说法是火把节。是中国自古的传统节日,元宵赏灯始于上古民众在乡间田野持火把驱赶虫兽,希望减轻虫害,祈祷获得好收成。直到今天,中国西南一些地区的人们还在正月十五用芦柴或树枝做成火把,成群结队高举火把在田头或晒谷场跳舞。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
还有一种说法是源于佛教说。
在佛教传说中,于正月十五张灯有关系的是有关佛祖神变的事迹。据《僧史略》载,佛祖释迦牟尼示现神变、降伏神魔是在西方12月30日,即东土正月十五日,为纪念佛祖神变,此日需举行燃灯法会。东汉明帝时,汉明帝就敕令正月十五佛祖神变之日燃灯,并亲自到寺院张灯,以示礼佛。自此以后,元宵灯便蔚然成风。"但是也有学者认为,此佛教只是在这一天利用人们的节庆气氛来扩大自己的影响。
愿大家元宵节快乐!
期望您的点赞和关注!谢谢!